侻 详细解释
侻 國語辭典
形
简易。《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淮南子·本经》:「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而顺情。」汉·高诱·注:「侻,简易也。」
坦率而不羁小节。《新唐书·卷一○二·李百药传》:「性疏侻,喜剧饮。」
动
脱离、离开。《老子·第三六章》:「鱼不可侻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通「脱」。
形
舒缓的样子。《集韵·去声·太韵》:「侻,舒缓貌。」
合宜的。《文选·宋玉·神女赋》:「嫷被服,侻薄装。」唐·李善·注:「侻,可也,言薄装正相堪可。」
© ShiCi.Aiufida.com
侻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𠀤音脫。合也。【揚子·法言】荀卿非數家之書侻也。【註】彈駁數家,侻合於敎。
又𥳑易也。【淮南子·本經訓】其行侻而順情。
又輕也。【魏志·王粲傳】劉表以粲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蜀志】彭𣴎獄中與孔明書,頗以被酒侻失。𠀤與脫通。
© ShiCi.Aiufi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