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此地 cǐ dì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形-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形-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相欢 xiāng guàn
见“ 相欢 ”。
共欢乐;交欢。 ——《漢語大詞典》
共欢乐;交欢。 ——《漢語大詞典》
一醉
唐 戴叔伦 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 百忧纷在虑,一醉兀无思。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唐 杜荀鹤 途中春 一醉未醒花又落,故乡回首楚关东。
宋 欧阳修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宋 苏轼 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宋 杨万里 夜宿王才臣斋中睡觉闻风雪大作 一醉醒醒了,平生事事非。
宋 陆游 冬夜醉解残灯荧然起读书至明赋诗十韵 冬夜厌久坐,颇幸一醉眠。
宋 陈傅良 答朱翔远见别之作 乘壶偶自兵厨至,聊助征帆一醉眠。
宋 方回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 其四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元 王恽 雨中与诸公会饮市楼 每恨人生会合难,兴来一醉尽君欢。 ——《骈字类编》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 百忧纷在虑,一醉兀无思。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唐 杜荀鹤 途中春 一醉未醒花又落,故乡回首楚关东。
宋 欧阳修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宋 苏轼 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宋 杨万里 夜宿王才臣斋中睡觉闻风雪大作 一醉醒醒了,平生事事非。
宋 陆游 冬夜醉解残灯荧然起读书至明赋诗十韵 冬夜厌久坐,颇幸一醉眠。
宋 陈傅良 答朱翔远见别之作 乘壶偶自兵厨至,聊助征帆一醉眠。
宋 方回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 其四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元 王恽 雨中与诸公会饮市楼 每恨人生会合难,兴来一醉尽君欢。 ——《骈字类编》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