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说正初当圣泽,试过西掖问群贤。

杨巨源唐代〕《元日呈李逢吉舍人

华夷文物贺新年,霜仗遥排凤阙前。一片彩霞迎曙日,
万条红烛动春天。称觞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共说正初当圣泽,试过西掖问群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正初圣泽西掖群贤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正初 zhèng chū
      古代“历数”有所谓“百刻”法,众说不同。其一说是:把一日(十二时)定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这样,每个时辰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这二十分平均分为两个微刻,前一个称“初初”,后一个称“正初”。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圣泽(聖澤)shèng zé
      帝王的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南朝 梁 沈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漢語大詞典》
      试 ( 試 ) shì
      试 [ shì ]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
      2.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西掖 xī yè
      (1).宫阙西侧。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2).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既起南宫草,復掌西掖制。”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北门供奉吏,西掖祕书丞。”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群贤(羣賢)
      亦作“群贤”。 众多的德才兼备的人。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虽无道不失天下,仗羣贤也。”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羣贤毕至,少长咸集。”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说者以为 杜 诗最雄壮,‘其气魄力量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