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浮动(浮動)fú dòng
(1).飘浮移动;流动。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凰》:“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 茅盾 《路》二:“天空是浮动的轻云。”
(2).浮躁,不稳重。《北齐书·薛琡传》:“﹝ 薛琡 ﹞天性险忌,情义不篤,外似方格,内实浮动。”《北史·恩幸传·徐纥》:“﹝ 徐紇 ﹞性浮动,慕权利,外似謇正,内实諂諛。” 蔡元培 《工学互助团的大希望》:“因为他的言论,他的举动都质实得很,没有一点浮动与夸张的态度。”
(3).动荡不稳定。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适 长江 旱灾,人心浮动。” 茅盾 《动摇》五:“大概只是小小的误会罢了,然而也可见人心浮动。”
(4).不固定,上下波动。 李先念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其他产品由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确定生产数量,允许自产自销,价格有的由国家规定,有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5).车辇的一种装饰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乘七宝步輦,四面缀五色香囊……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彫轻玉为浮动。” ——《漢語大詞典》
(2).浮躁,不稳重。《北齐书·薛琡传》:“﹝ 薛琡 ﹞天性险忌,情义不篤,外似方格,内实浮动。”《北史·恩幸传·徐纥》:“﹝ 徐紇 ﹞性浮动,慕权利,外似謇正,内实諂諛。” 蔡元培 《工学互助团的大希望》:“因为他的言论,他的举动都质实得很,没有一点浮动与夸张的态度。”
(3).动荡不稳定。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适 长江 旱灾,人心浮动。” 茅盾 《动摇》五:“大概只是小小的误会罢了,然而也可见人心浮动。”
(4).不固定,上下波动。 李先念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其他产品由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确定生产数量,允许自产自销,价格有的由国家规定,有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5).车辇的一种装饰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乘七宝步輦,四面缀五色香囊……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彫轻玉为浮动。” ——《漢語大詞典》
床几(床几)
吴志赵达传注吴景帝有疾求觋视者得一人景帝欲试之乃杀鹅而埋于苑中筑小屋施床几以妇人屐履服物著其上乃使觋视之告曰若能说此冢中鬼妇人形状者当加赏而即信矣竟日尽夕无言帝推问之急乃曰实不见有鬼但见一头白鹅立墓上所以不即白之 魏书任城王傅顺疾徽等间之遂为蝇赋曰余以仲秋休沐端坐衡门寄想琴书托情纸翰而苍蝇小虫往来床几疾其变白聊为赋云 ——《骈字类编》
时则(时则)
淮南子要略惧为人之惛惛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亲末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汜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于又书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 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又立政时则勿有间之 ——《骈字类编》
又立政时则勿有间之 ——《骈字类编》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水气(水氣)shuǐ qì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意林》卷五引 汉 任奕 《任子》:“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漢語大詞典》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