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皇路 huáng lù
(1).君道;国运。《后汉书·崔駰传》:“驭委其轡,马駘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2).比喻仕途。 清 侯方域 《〈彭容园文〉序》:“ 彭子 身负羽仪,翱翔皇路,此所谓时也。”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仕途。 清 侯方域 《〈彭容园文〉序》:“ 彭子 身负羽仪,翱翔皇路,此所谓时也。”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清夷 qīng yí
(1).亦作“ 清彝 ”。清平;太平。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 明 范文苂 《沈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
(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 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 明 杨慎 《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
(3).明白平易。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漢語大詞典》
(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 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 明 杨慎 《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
(3).明白平易。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漢語大詞典》
含和 hán hé
(1).蕴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文子·精诚》:“故大人与天地合德……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指含有温暖之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 ——《漢語大詞典》
(2).指含有温暖之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 ——《漢語大詞典》
吐 tǔ/tù《國語辭典》
吐 [ tǔ ]
动-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如:「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 发出、说出。如:「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 释放、放出。如:「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
-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 文词、言词。如:「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
吐 [ tù ]
动- 由胃逆出。如:「吐血」、「呕吐」、「上吐下泻」。
-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如:「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明庭 míng tíng
(1).古代帝王祭祀神灵之地。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钧天曲》:“已庆明庭乐,谁想南风弹。”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三》:“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於明庭。”参见“ 明廷 ”。
(2).圣明的朝廷。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明庭开广敞,才儁受羈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娘行休洒伤时泪,真共假,向明庭质对。” ——《漢語大詞典》
(2).圣明的朝廷。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明庭开广敞,才儁受羈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娘行休洒伤时泪,真共假,向明庭质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