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白马(白馬)bái mǎ
(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羽林 yǔ lín
(1).星名。《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 张守节 正义:“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壁南,天军也。” 唐 杨炯 《浑天赋》:“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宋 晁冲之 《古乐府》:“大星何歷歷,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
(2).禁卫军名。 汉武帝 时选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等六郡良家子宿卫 建章宫 ,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 隋 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 唐 置左右羽林军。 元 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 明 亲军有羽林卫。《古诗源·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 唐 王建 《羽林行》:“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同胞兄弟 王宰 ,膂力过人,武艺出众,充羽林亲卫。” 清 吴伟业 《洛阳行》:“万家汤沐启 周 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3).谓盛多的羽葆。《汉书·礼乐志》:“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参见“ 羽葆 ”。
(4).犹 羽陵 。 唐 颜扬庭 《上〈匡谬正俗〉表》:“收 羽林 之蠹简,俾备 蓬山 ;采 汲冢 之旧文,咸归 延阁 。” ——《漢語大詞典》
(2).禁卫军名。 汉武帝 时选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等六郡良家子宿卫 建章宫 ,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 隋 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 唐 置左右羽林军。 元 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 明 亲军有羽林卫。《古诗源·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 唐 王建 《羽林行》:“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同胞兄弟 王宰 ,膂力过人,武艺出众,充羽林亲卫。” 清 吴伟业 《洛阳行》:“万家汤沐启 周 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3).谓盛多的羽葆。《汉书·礼乐志》:“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参见“ 羽葆 ”。
(4).犹 羽陵 。 唐 颜扬庭 《上〈匡谬正俗〉表》:“收 羽林 之蠹简,俾备 蓬山 ;采 汲冢 之旧文,咸归 延阁 。” ——《漢語大詞典》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扬鞭(揚鞭)yáng biān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漢語大詞典》
薄暮 bó mù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汉书·酷吏传·尹赏》:“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絶。”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五:“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从北大三院出来后,天色已经薄暮,故都街上的人流像沸水般涌流着。”
(2).比喻人之将老,暮年。《文选·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李善 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将老也。”《文选·塘上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人之将老,暮年。《文选·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李善 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将老也。”《文选·塘上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