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华旧游如梦想,他时再会何由缘。
关西仕时俱稚容,彪彪之鬓始相逢。天地变化县城改,
独有故人交态在。不言会合迹未并,犹以岁寒心相待。
洛阳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参运筹。高阁连云骑省夜,
新文会友凉风秋。青袍白面昔携手,冉冉府趋君记否。
云分雨散十五年,始得一笑樽酒前。未遑少留骤远别,
况值旅雁鸣秋天。二华旧游如梦想,他时再会何由缘。
赖君赠我郢中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独有故人交态在。不言会合迹未并,犹以岁寒心相待。
洛阳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参运筹。高阁连云骑省夜,
新文会友凉风秋。青袍白面昔携手,冉冉府趋君记否。
云分雨散十五年,始得一笑樽酒前。未遑少留骤远别,
况值旅雁鸣秋天。二华旧游如梦想,他时再会何由缘。
赖君赠我郢中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二华(二華)èr huà
(1).指 春秋 宋国 华元 、 华喜 。《左传·成公十五年》:“二 华 , 戴 族也。” 杨伯峻 注:“ 华元 、 华喜 皆 宋 戴公 之后。”
(2).指 太华 、 少华 二山。《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薛综 注:“ 华 ,山也……《山海经》曰:‘ 太华 之西, 少华 之山。’” 宋 苏轼 《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天上岳莲开二 华 ,云中关树引 三秦 。”
(3).指 北魏 所置 华州 及 北华州 。《周书·宇文导传》:“﹝ 魏文帝 ﹞徵 导 还朝。拜大将军、大都督、三 雍 、二 华 等二十三州诸军事。” ——《漢語大詞典》
(2).指 太华 、 少华 二山。《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薛综 注:“ 华 ,山也……《山海经》曰:‘ 太华 之西, 少华 之山。’” 宋 苏轼 《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天上岳莲开二 华 ,云中关树引 三秦 。”
(3).指 北魏 所置 华州 及 北华州 。《周书·宇文导传》:“﹝ 魏文帝 ﹞徵 导 还朝。拜大将军、大都督、三 雍 、二 华 等二十三州诸军事。” ——《漢語大詞典》
旧游(舊游)jiù yóu
亦作“ 旧游 ”。
(1).昔日的游览。 唐 白居易 《忆旧游》诗:“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当 高宗 南渡,追忆 汴京 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
(2).昔日游览的地方。 元 张弘范 《临江仙·忆旧》词:“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明 文徵明 《宝幢寺寄石窝》诗:“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3).昔日交游的友人。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清 陈维嵩 《双头莲·留别集生》词:“重来客舍,但数此地旧游都谢。” ——《漢語大詞典》
(1).昔日的游览。 唐 白居易 《忆旧游》诗:“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当 高宗 南渡,追忆 汴京 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
(2).昔日游览的地方。 元 张弘范 《临江仙·忆旧》词:“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明 文徵明 《宝幢寺寄石窝》诗:“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3).昔日交游的友人。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清 陈维嵩 《双头莲·留别集生》词:“重来客舍,但数此地旧游都谢。”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梦想(夢想)mèng xiǎng
(1).梦中怀想。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南朝 梁武帝 《与何胤敕》:“本欲屈卿暂出,开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佇之劳,载盈梦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虽限山川,常怀梦想。” 明 高启 《咏隐逸·卢鸿》:“ 开元 始求治,贤哲劳梦想。”
(2).空想;妄想。 宋 苏轼 《赠清凉寺和长老》诗:“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餘鐘鼓更清新。”《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窒碍、恐怖、变幻、颠倒、梦想相因而至。” 茅盾 《子夜》八:“呵!你-- 老冯 ,还有这种享福的梦想!再过一两年,你的田契送给人家也没人领情罢!”
(3).指理想。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漢語大詞典》
(2).空想;妄想。 宋 苏轼 《赠清凉寺和长老》诗:“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餘鐘鼓更清新。”《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窒碍、恐怖、变幻、颠倒、梦想相因而至。” 茅盾 《子夜》八:“呵!你-- 老冯 ,还有这种享福的梦想!再过一两年,你的田契送给人家也没人领情罢!”
(3).指理想。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漢語大詞典》
他时(他時)tā shí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漢語大詞典》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漢語大詞典》
再会(再會)zài huì
(1).再次聚会或相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以显昭明。” 明 高启 《赠胡校书奎》诗:“再会之计何悠哉,我未及去君能来。”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我捨不得王爷,恐怕被他拿住,就不能够再会了。”
(2).再见。 茅盾 《一个女性》:“你有朋友在那边,请自便罢,我们再会。” 郭小川 《秋歌》之三:“再会吧,愿你们明年更比今天好!”参见“ 再见 ”。 ——《漢語大詞典》
(2).再见。 茅盾 《一个女性》:“你有朋友在那边,请自便罢,我们再会。” 郭小川 《秋歌》之三:“再会吧,愿你们明年更比今天好!”参见“ 再见 ”。 ——《漢語大詞典》
何由 hé yóu
亦作“ 何繇 ”。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缘 ( 緣 ) yuán
缘 [ yuán ]
- 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 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 )。化~。姻~。一面之~。
- 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 边: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