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讲易(讲易)
张说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韵府拾遗 陌韵》
工夫 gōng fū
(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圣 ( 聖 ) shèng/kū
圣 [ shèng ]
-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门户(門户)mén hù
(1).门扇。《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 宋 刘攽 《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奇门》:“今夜门户不须锁闭。”
(2).房屋墙院的出入处。《孟子·告子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饿不能出门户。”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清 孙枝蔚 《李屺瞻远至寓我溉堂悲喜有述》诗:“出门乞米去,日中妇彷徨。归来见駟马,齐嘶门户傍。”
(3).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三国志·吴志·孙贲传》“上 賁 领太守,后封都亭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 孙策 )谓 賁 曰:‘兄今据 豫章 ,是扼 僮芝 咽喉而守其门户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且説 郢城 与 鲁城 ,这两个城是 嘉湖 的护衞, 建康 的门户。” 杨朔 《海市》:“ 渤海湾 素来号称 北京 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的又紧又牢。”
(4).途径;门径。《荀子·成相》:“蒙揜耳目塞门户。”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5).比喻事物的关键。《淮南子·人间训》:“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乾坤,《易》之门户邪?”
(6).家庭;户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讎,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王利器 集解:“门户,犹今言家庭。”《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茅盾 《子夜》十七:“姑奶奶帮着妹子和小兄弟,一句一句话都派 荪甫 的不是,要 荪甫 分财产,让四小姐和 阿萱 自立门户。”
(7).犹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门户虽高,官资殊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稹 , 酒泉公 义琰 姪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门户儿,模样儿,人品儿,心地儿,大约也还配得上妹妹你罢?”
(8).指家世、出身履历。《旧唐书·张玄素传》:“陛下礼重 玄素 ,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羣臣,穷其门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 包待制 云:]你是何门户?[正旦云:]本是箇守农庄百姓家。”
(9).犹门包。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将车载盐,所由先皆无检,齐集之后,始得载盐。及至院监请受,又须待其轮次,不用门户,皆被停留。”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纔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0).衙门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 黄老爹 的意思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还亏你当了这几十年的门户,利害也不晓得。”
(11).派别;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陈奇猷 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 山 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12).指妓院。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景》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明 黄尊素 《说略》:“门户二字,伎院名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虽在门户,素愿从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高三 ﹞举止大雅,望之无门户习气。”
(13).武术用语。犹架势。《水浒传》第九回:“﹝ 洪教头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说唐》第七回:“ 史大奈 见有人来交手,就立一个门户等候。”《说岳全传》第七回:“ 洪先 叫家人取过一柄三股托天叉来,使个门户。” ——《漢語大詞典》
(2).房屋墙院的出入处。《孟子·告子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饿不能出门户。”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清 孙枝蔚 《李屺瞻远至寓我溉堂悲喜有述》诗:“出门乞米去,日中妇彷徨。归来见駟马,齐嘶门户傍。”
(3).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三国志·吴志·孙贲传》“上 賁 领太守,后封都亭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 孙策 )谓 賁 曰:‘兄今据 豫章 ,是扼 僮芝 咽喉而守其门户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且説 郢城 与 鲁城 ,这两个城是 嘉湖 的护衞, 建康 的门户。” 杨朔 《海市》:“ 渤海湾 素来号称 北京 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的又紧又牢。”
(4).途径;门径。《荀子·成相》:“蒙揜耳目塞门户。”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5).比喻事物的关键。《淮南子·人间训》:“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乾坤,《易》之门户邪?”
(6).家庭;户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讎,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王利器 集解:“门户,犹今言家庭。”《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茅盾 《子夜》十七:“姑奶奶帮着妹子和小兄弟,一句一句话都派 荪甫 的不是,要 荪甫 分财产,让四小姐和 阿萱 自立门户。”
(7).犹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门户虽高,官资殊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稹 , 酒泉公 义琰 姪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门户儿,模样儿,人品儿,心地儿,大约也还配得上妹妹你罢?”
(8).指家世、出身履历。《旧唐书·张玄素传》:“陛下礼重 玄素 ,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羣臣,穷其门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 包待制 云:]你是何门户?[正旦云:]本是箇守农庄百姓家。”
(9).犹门包。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将车载盐,所由先皆无检,齐集之后,始得载盐。及至院监请受,又须待其轮次,不用门户,皆被停留。”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纔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0).衙门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 黄老爹 的意思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还亏你当了这几十年的门户,利害也不晓得。”
(11).派别;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陈奇猷 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 山 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12).指妓院。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景》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明 黄尊素 《说略》:“门户二字,伎院名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虽在门户,素愿从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高三 ﹞举止大雅,望之无门户习气。”
(13).武术用语。犹架势。《水浒传》第九回:“﹝ 洪教头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说唐》第七回:“ 史大奈 见有人来交手,就立一个门户等候。”《说岳全传》第七回:“ 洪先 叫家人取过一柄三股托天叉来,使个门户。” ——《漢語大詞典》
别来(别來)bié lái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漢語大詞典》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名-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